前些時候靈感一來寫了篇“HR人生下半場”得到很多讀者共鳴,該文章被兩岸媒體一再轉載,許多朋友私下寫信告訴我,這篇文章真TMD寫到心坎里去了,讀完后引發了許多思緒并煽起了暗藏在心中許久卻不得不面對的浪潮。HR轉型中,我個人算是典型的例子,或許正因為親身經歷的故事最能打動人心…
專欄寫了好些年,也出過幾本書,“人生下半場”這篇文章,在短時間受到這么多人關注與響應,還是讓我有些訝異!簡單分析了一下文章會火的原因,說到底個人還是覺得“人生下半場”,終究是每個人早晚都要面對的事…別人的事大家不關心,但自己的事總不能不聞不問吧~文章發表后許多HR來訪,話題基本一致,就是要當面告訴我:
1.準備好要開始自己的人生下半場了(這一點我非常確定跟我的文章沒有直接的關系!)
2.期待我能夠根據他們的計劃,給予建議(雖然我從來沒想過要當careercoach!)
我博導幾年前就說過:未來企業經營“模式”與“組織”都將面臨大規模的調整與變化,多元化用工的時代已經到來…細節在此省略(如果要細談可以寫一本書)HR離職潮必成為職場趨勢,無論是合并或創業,都將造成HR主動或被動的出走,隨著微型企業增加,越來越多公司使用SSC(ShareServiceCenter),小公司沒理由養HR,大公司獲利挑戰越來越高,高薪的HR將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因此如果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者是無法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只是為了五斗米(中年HRD該賺的也都賺的差不多了),離開是早晚的事兒。
對于HR從業者的中年離職潮,我個人的看法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離開現有舒適圈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人生有好多夢想可以去追求去實踐!
憂的是:在大公司待慣的HR其實就好像被養在籠子里的金絲雀,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早已喪失了自我謀生的能力…如果知道自己能力有限還好辦,畢竟世面見的多基本功補一補問題不大,最怕就是自己以為自己很有實力,其實OOXX…
老實說有個光鮮亮麗的大公司養著除了沒有自由,平時看看老板臉色,干些老板們不愿意干或不想干的事,再加上從早到晚開開無聊的會(多數的會只是需要你出席,請注意決策基本上跟你是完全沒有關系的),玩玩辦公室政治…除此之外比較幸運地還可以偶爾上上法院(運氣好還可以遇到一些有趣的案子)除此之外其他好像也沒有甚么不好了,反正時間到了就會有人喂食,雖然負能量很多,但我常說這一切的不如意都包含在每月匯到你銀行卡上的那些數字里了!
以下是我跟某上市公司HR總經理微信的對話:
HRGM:看完你的人生下半場,我更加迷惑了,如果要創業,下半場應該要做哪些準備?
Alex:你要準備的東西有很多
HRGM:說來聽聽
Alex:會議變少了
Alex:不用擔心老板怎么想了
Alex:不用一邊電話會議一邊上網…
Alex:突然多出很多時間
Alex:突然可以做自己了…
創業是很多人的夢想,可是對更多的人來說只是想一想,因為創業真是需要些傻勁的,我們都知道,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雖然國父曾經說過:不自由,毋寧死!但是畢竟創業成功率只有3%,最好還是三思而后行,建議大家除非1.真的想不開2.口袋夠深3.物欲很低,否則還是不要太沖動!
以是原文:
《HR人生下半場》
作者:兩岸知名人力資源專家黃至堯
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科學家們更大膽預言,癌癥將進一步控制,本世紀末下世紀初人均壽命將達到80歲!CEO,業務,技術,研發…越資深是越值錢,可偏偏HR就不是…CEO不會用年長的HR,因為年資越高成本越高,產出卻不易衡量,HR常開玩笑說,雇用我薪水1/2的人來坐我位置,似乎也不是不行…
公司不賺錢,第一個就是砍HR預算,最近身邊許多朋友開始規劃人生下半場,跟我同期HR(16年經驗)基本都已經或準備好離開HR崗位,在新領域開啟嶄新的生活。一般HR離職后都干些甚么?我在兩岸接觸過HR超過數千人,根據經驗HR的人生下半場,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1.自行創業
A.開店
民宿、餐廳、酒吧、咖啡館(自己開或加盟或網店…)和朋友喝咖啡聊是非,是許多HR的夢想。但不斷上升的人工和租金使得實體店盈利空間非常有限,多數夢想咖啡館都在苦苦支撐,之前聽到的“眾籌咖啡”似乎也都關門大吉。有些HR離開大城市到麗江、大理、臺灣(花蓮、臺東…)開民宿,尋找心中的桃花源。比起咖啡館,民宿盈利相對穩定,但投資金額也較高。
B.開咨詢公司
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員,所以深知當中的辛苦,要撐起一家20人的咨詢公司相當不容易,開始運營才發現成本遠高出了你的想象,回想以往領薪水的日子真幸福。HR經營的咨詢公司多屬“迷你型”(個人工作室),由于業務能力有限,還是需要跟有業務能力的人合作才能生存。
多數HR性格謹慎保守加仔細,想法很多但最終落地的少之又少,考慮越多,風險意識就越強,創業可能性就越低,畢竟口袋里掏出來的可是真金白銀…創業失敗率高達97%所以常聽人說創業需要一股傻勁,我是高度認同的!
2.自由職業者
A.自由講師
每個月幾堂課,生活輕松有質量且收入還不錯。是多數HR的終極目標,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能否成為受歡迎的講師要看人格特質與臺風。以上兩者都屬于冰山下,老實說并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擔任老師的特質。
懂的人不一定會教,會教的不一定非常懂,受歡迎的老師除了上述人格特質與臺風外,課程開發及教學技巧也同樣重要。不管以前多資深,總監也好,副總裁也罷,我只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想要受到學員歡迎“說、學、逗、唱”缺一不可。(小編注:更多職場學習與企業管理深造,請關注“環球人力資源智庫”,ID:GHRlib)
B.咨詢顧問
顧問比講師更難,講師只要學生喜歡就ok,反正下課好與不好都再見了;但企業咨詢從開始提案到最終買單,都需要老板拍板,執行過程中還要跟相關部門協調,窗口如果不夠力也很難落地,結案往往還要驗收成果,才能收到尾款…
現在企業對項目要求除了產出,還附帶“技轉”,就是在項目結束,企業內部要有能力能夠自行操作。不然顧問走了又回到原點,這樣對企業來說是沒有效益的。因此,一句話,錢不是那么好賺的。
C.目前很流行的“教練”
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活力四射在臺上講課,或覺得站著講一天課實在太累了,顧問又太專業,早就過了自己動手的年紀,這時候該怎么辦??皇天不負苦心人,教練出現了!可以一對一,還可以坐著說話,不用被Q&A,多問別人問題,加上1個小時不菲的收費,總體感覺還不錯,因此教練滿足了很多HR的夢想!
身邊很多HR毅然地放下工作,轉行干教練,口口聲聲說找到人生方向!但問題來了,如何能夠接到案子呢?多數咨詢公司提供的是“認證班”,那認證之后呢?接下來就讓你累積飛行時數,簡單的說就是實習啦~至于指望給你案子…慢慢等吧。相信我,只做教練就想活的滋潤,真不多!
3.進入董事會/股東
A.董監事,獨立董事,薪酬委員…
這部分比例相對少,但從個人發展角度來看,這是人生下半場非常有價值的路徑,既維持不錯名譽,也能將過去在企業積累的經驗發揮出來,從過往HR解決方案提供者,進一步提升為全方位BusinessAdvisor!如何讓董事會或董事長覺得你有價值?重點還是在專業及人際關系!
B.私人董事
有機會進入上市公司董事會的HR畢竟是少數,剛興起的“私董會”讓HR們可以換個角度體驗,其操作模式主要為交流分享,過程跟正式董事會不同,不過想要靠私董會營利,也不靠譜。但是如有機會透過朋友引薦進入未上市或中小型企業擔任“私人董事”,這會是一個不錯的體驗。
C.成為股東(執行董事)
如果你做人成功,人緣不錯,專業也有一定口碑,或有機會受邀成為股東,許多創業公司不會設置高階HR,即便發展到一定規模,也不一定有HRD,因此老板愿意讓你投資一小部分股份(跟技術股/干股不同,你需要投錢),換取你的人脈與經驗!
現在有很多人資服務相關的新創公司,也提供了HR技術入股的機會,但前提是你除了在HR圈內有一定知名度外,對市場變化也需要保有敏銳度,更重要是樂于助人與分享,這樣人家才會想到你!
結論:人一定要在得意的時候做準備,別等失意時才找出路!人生的路很長,記得提早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尤其是HR!